第二十一篇经脉别论

首页 > 人纪教程 > 倪注黄帝内经 > 第二十一篇经脉别论 > 正文

第二节 三焦、三阳三阴

日期:2021-01-01 08:11:18   来源:倪注黄帝内经   编辑:经方传奇    点击:

  第二节 三焦、三阳三阴

  187页,这个呢,太阳藏独至。人体里的太阳经脉气独行,造成病人的手脚冰冷,厥就是手足逆冷,喘吁

  气逆上而呼吸,就是短促。这个症状是阴不足,阳有余,太阳是阳脉,非常旺,阳气非常旺。阳气旺的时候,阳气是很轻,阳气是走到四肢上,阳气旺的时候就独盛,独盛于上,就跑到头上去。好,四肢会比较冰冷。表里当俱写,取之下俞,膀胱经的俞穴,这个就讲表里了。我先把这一段介绍完以后再跟各位综合起来讲。阳明藏独至。是阳气重并也是阳气重病,有两个阳并在一起,叫重阳明。这个时候当

  泄阳补阴,因为阳很盛,这时候我们要把阳泄掉,再补一点阴,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取它的仙骨,重阳明的腧穴,少阳藏独至,是厥

  气也,那这个气是反逆的,蹻前卒大,取之下俞,为什么讲这个?因为阳蹻脉跟胆经是并在一起的。所以少

  阳经脉气出问题的时候,气会逆行,这就造成了阳蹻脉的全部肿胀,那胆经的腧穴就是凝气穴那这里又可以提到,太阳,阳明跟少阳,在三阳传遍的时候,我们上次介绍过,刚开始是太阳症的时候,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

  守候诚实国学书店 第 124 页 共 301 页内部中医教材系列

  传入少阳,一种是进入阳明,进入阳明的话就到此为止,就不会再进了,因为阳明是纯阳,停在那边。那有的进入少阴,少阳进入半表半里中间的时候,所谓半表半里,就是有机会还会停留在表上,还会入里,所以,纯阳明就不会入里了,半表半里才有机会入里,因为少阳嘛,贼先进来的时候,跑到内脏去了,这是基本的观点。

  第三节 六经辨证

  所以,我们人身上的,经络上的腧穴,就是可以治理藏气过旺,阳气过旺的,我们可以取他的腧血。那少

  阳是一阳,一阳之过。阳明就是二阳,太阳就是三阳。太阴呢?太阴藏搏者,用心省眞五脉气少,胃气不平,

  三阴也太阴脉就是三阴之脉,三阴节的。那这个时候呢,我们脾胃是相表里,治也是治理它的腧穴。因为阴

  很盛,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补阳,要泄阴,手法是补阳泄阴。那一阳独啸,少阳厥也,少阳反逆。这个字应该

  话,这个绝阴之治也,眞虚.心针气呢,肝气虚弱的时候,二阴制的话,三阴制,一阴是少阴,字改一下。

  厥气留薄,那寒气呢,停在身体里面的时候,在厥阴经的时候,肝是母的话,母会生子,木会生火,寒气就

  会进入心脏。进入心脏的时候,病人会跟你讲很冷,一股冷气会进入心脏。这个时候,发为白汗,因为是寒

  症嘛,外面发冷汗,这个时候我们要调适合要自在,像肝经的太冲穴。所以,一胀受寒,这里就有讲到胀受寒的现象。好,那整个内经呢,这个段落我们可以看到,太阳、少阳、阳明,太阴、少阴、厥阴,到绝阴的时候,就是病的极限。临床上我们看的时候,中医呢,我们叫六经辩证

  就是来自《黄帝内经》,出自这里,“六经辩证”辩证法。从太阳、少阳、阳明,在这里的时候病就止掉了,第一个止。第二个,少阳会进入太阴,太阴没好就进入少阴,少阴没好就进入厥阴,厥阴是阴之尽,尾端。所以,肝脏是人身上最后的脏。实物上看的时候很好玩,我们有很多病友有症的时候,西医都不称为病,但是病人很不舒服呀,他查出来没有问题,一定要过了厥阴下来才是病了。所以,西医病的时候,都是很严重了。中西医不同的地方,从“六经辩证”就很明确。西医认为病在下面,上面是正常,所以呢,西医去检查,今天你可能没有心脏病,明天就有心脏病,因为它中间没有症,所以,正常。中医呢?不是,中医认为太阳上面就是平常人,正常人上面,经过六经以后才会生病。所以,在六经传遍,在中间就把病治好的时候,根本就没有病出现,临床上看就是这样的。诸位当医生,你在临床上看,真的就是这样的。很多人发了病,查不到原因,就给你吃阿司匹林呀,或者是维他命C呀,安慰剂给你吃吃,一定要给它发病,你有心脏病,你有肝病,你这个动作就太慢了。所以,西医是治病,中医是治症。把症治好,我们治症是同症同治,中医认为治者查同嘛。同样的症状,我们就出手去治,愚昧的人会去差异,病了上百上千个病,没有一个治得好,这就很麻烦。


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白话注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