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篇太阴阳明论

首页 > 人纪教程 > 倪注黄帝内经 > 第二十九篇太阴阳明论 > 正文

第一节 阳明之脉象脾病与四肢

日期:2021-01-01 05:07:31   来源:倪注黄帝内经   编辑:经方传奇    点击:

  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

  《太阴阳明论》,第二九篇。这一篇,现在开始慢慢进入这个分经、分类,六经里面就有个太阴经。在张仲景他的《伤寒论》就是把六经分得很详细,里面所有的治症所有的处方都有,他就是研究这个《黄帝内经》。我们看什么叫做《太阴阳明论》太阴和阳明是表里,这你们都知道,足太阴和足阳和明阳是不是表里,对不对?是脾胃脉。同样是表里,但是生病为什么不一样?当然不一样,一个是表里,一个是里面。歧伯说,阴阳的不同,根虚根实,或存内或存外,所以他的症状当然不一样。黄帝这问题问的很奇怪,这个当然不一样,脏病和腑病。

  254页,下定义了。歧伯说,什么叫阳?我们到现在到了第 29章了还在阴阳。阳是天气主外,阴者是地不按时,白天睡觉,晚上在那边通宵打电动玩具或者是看这个看书,有时候晚上看武侠小说。我们以前没有

  电动玩具,就看武侠小说,我们看通宵,金庸的《天龙八部》。反过来了,阴受之,内脏会受到病。阳受之则

  入六腑,外来的风寒进来会伤到六腑,阴受之则入五脏。所以阴就是饮食入胃,吃东西吃坏了,暴饮暴食或

  饮食没有按照节气走,没有节制的就会入到脏里面去。这里讲的是太阴的脾和胃。如果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,

  上为喘呼,入五脏则瞋满闭塞,下为飧泄,久为肠澼。因为讲的是阴,太阴和阳明时热,阳明症,简单的讲

  法,阳明就是指腹,一个是经热,一个是腑热,这是歧伯下的阳明的定义。阳明症都是热不寒,只看到了热症没有看到寒症。为什么?阳明是二阳并,有没有?二阳,两个阳并在一起才为阳明。那经热的时候和腑热,这两个显现的症状都不一样,都有高烧,也会口渴,腹,就是大肠,胃,伤到了,便秘,所以我们后面还有陈七汤这种东西。经热大便很好,可是病人发烧高热,我们有时候有白虎,所以白虎是治经,张仲景处方的时候这两个就分开来。但是阳明症不见寒状,这是纯阳明热症。那阳明跟太阴是表里,太阴是因为饮食进来而得到,

  腹,脾主腹,肚子肚脐这边,整个腹部这边是少腹,这是脾脏在管。所以很多太太说奇怪,你帮我减肥,我说你也不胖,没有,我肚子胖。好,饮食入胃,第一个帮你减肥可以,从此不要喝下午茶,女孩子喜欢喝习武茶坐那边八卦,不好,坐大。你是这样来的,要从那里开始改。所以要告诉她,少吃干的,甜的不能吃,湿的过盛;鱼也少吃,热中,多吃一些清淡的,对不对?我们把湿去掉。好,处方就来了,去湿的药,看看他去热,他是热症去湿去热就加在一起了。便秘,再加点通便的药,处方就这样来的。张仲景的处方就这样来的。但是你如果环境不改变,我帮你治好了,你还是回去每天下午茶坐下边,从下午一直吃到晚上 9点钟还在那边聊天,肚子还是大,这个没有治。

  如果下为飧泄,久为肠澼,为什么久为肠澼?因为脾主腹。

  那湿很甚的时候怎么办呢?身体代不出来,湿又甚的话,很重,所以它会下行,下沥了,肚子胀。所以说

  呢,结果呢,喉主天气,咽主地气,所以阳受风气,阴受湿气。这个天气,喉咙就是讲吸气,讲气管,好,

  咽呢,就是吞食,所以吞东西进入食道跟气管不太一样,两个分开来的,中间有个膜挡到。那个膜呢,老师,我吃东西呢,这个食物跑到气管里面去,你就想什么问题?少阳嘛,因为少阳主开合,开合有问题,是少阳,所以,阳明主开,抱歉,太阳主开,阳明主合,那中间的枢纽是什么?少阳,所以所有半膜有问题的时候,都是什么?少阳。这个《黄帝内经》就把它简化了。所以说,阳气受风病,阴受湿气,所以阳明胃经呢,受风

  病,阴受地下湿气从地上,从脚上往身上走,头呢,阳明呢,从头上往下走,所以足太阴脾经,是不是隐白大督太白啊,有没有?公孙啊,一路上来。胃经呢,从头上,头维下关颊车,承泣四白巨髎,一路往下走,所以上面是受风气,下面是受湿气,这两个不太一样,就是讲脾和胃,这两个不太一样。

  所以伤于风者呢,上先受;伤于湿者,下先受,讲得就是脾。

  第一节 阳明之脉象脾病与四肢

  那255页,黄帝说,“脾病而四支不用”。脾有病的时候,四肢没有办法用,我们讲过脾主四肢嘛,四肢,

  除了主腹以外,四肢是脾脏在管,脾脏在管。那脾有问题的话,四肢为什么不能用呢?就回答了,理论就在这

  边了。“四支皆禀气于胃,而不得至经”,如果是,这个“必因于脾,乃得禀也。”因为我们四肢禀去一位

  没错,可是如果没有脾脏,你吃的东西到了小肠里面去,把胃变成小肠啊,如果你光看胃看不懂,如果把这边的胃,把它变成“四肢气于小肠”,你吃的食物到胃里面摩擦,磨碎了以后,进入小肠里面开始受,甚至开始消化,这个时候,小肠是不在少腹这边,是脾脏在管,所以脾,小肠因为有脾脏,才能把食物的营养,灌送到四肢上面去,四肢才会有力啊。所以没有脾脏,营养没有办法传达到四肢上面去。

  所以说,到“必因于脾,乃得禀也。”就是“今脾病”,脾有病了,不能替小肠行津液,这个知道“四

  支不得禀水谷之气”,到头来就是四肢就没有力量。所以你看看脾主少腹,少腹这边脾在管,少腹里面是什么?小肠,这都是相连的。所以脾在帮小肠行津液,行津液。


上一篇:第二节 长夏之疑释 下一篇:最后一页

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白话注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