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篇痹论

首页 > 人纪教程 > 倪注黄帝内经 > 第四十三篇痹论 > 正文

第三节 风寒入五脏六腑

日期:2021-01-01 04:37:15   来源:倪注黄帝内经   编辑:经方传奇    点击:

  第三节 风寒入五脏六腑

  后面讲的是症状,当痹在关节上是这样子。那这个风寒湿这个湿气呢?跑到内脏里面去的时候怎么办?会看到哪些症状?就越来越深了。肺里面风寒湿,我们说你的风湿在肺里面,听不懂。你的西医假如说风湿性心脏病这个倒蛮接近的,你不要给西医那边搞混了。风寒湿进入肺的时候,病人会烦满喘而呕。因为肺本身是

  气机的所在,阳气的所在,很活跃的。天幕要把全身盖住的,突然风寒湿进去了,当然气逆的时候产生比如说

  烦满喘而呕,呕吐。心痹者,脉不通,烦则心下鼓,心下就讲胃会鼓起来。暴上气而喘,噎干善噫,厥气上

  则为恐。这是因为心脏受损,水来会克火。人我们前面一再跟诸位讲到,我们五脏相生相克,五脏相生相克

  的时候,如果心脏有问题的时候,马上就过来了,所以没有间歇休息的时候。正常我们要保证五脏之间非常的平衡,但一有问题的时候马上就进来。不会说等一下,让我考虑一下,没有,他不会等你,他进来就进来了,没有那么听你的话。所以我们常会说,我们如果心脏一发生问题,我们首先要注意肾脏,对不对?注意肾脏。

  看看他有没有进来,肾脏本身主恐,心发生恐我们就知道进来了。夜卧者则惊,多饮,好,一天一直跑厕所

  小便。上为引如怀,因为这个肝经落在我们横嗝的两肋之间,落在阴气的地方,就会这种现象,风寒湿进入

  肝脏的时候就会引起这些现象。肾痹者,肾脏,就是尻以代踵,脊以代头。这个尻以代踵,脊以代头就是人

  肿起来,水肿,讲的就是水肿。肾如果则风寒湿的话,身上有积水。脾痹者,四支解堕,发咳呕汁,脾主四

  支,发咳呕汁,上为大塞。脾是土,当你这一受灾难的时候,吐湿,本来脾就是湿,所以每一个脏,脾本身

  就是湿。现在风寒,风加寒再加湿,三个进来。本来脾就已经很湿了,再加上这风加寒加湿是不是更甚,把中嗝堵到,中嗝堵到以后,我们的食道吃东西下去,这个中间都是湿很甚,所以东西下不去。我们要知道这种呕吐,我们知道湿很甚的时候,我们开处方的时候,这个药是止呕的药。可是你光止呕,你不知道他是甚造成的呕,你没有开去湿的药,他呕还是会在那边的。所以你开处方的时候你要知道,这个恶心从哪里来来。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处方专门治呕,里边的内容都不一样。诸位从这里读过《黄帝内经》以后,听我讲《伤寒金贵》很简单的,一看到处方就知道张仲景在想什么就是想这些。

  好,肠痹者,数饮而出不得,这个中气喘争,肠里面如果风寒湿跑到肠子里面去呢?喝很多水,因为湿

  很盛,堵塞在那边,小便有时候排不出来,有时候下痢。前面排不出来,从后面排。胞痹者,这个胎呢,少

  腹膀胱按之内痛,我们讲过胞,女子胞,在小肠跟膀胱中间一个胞腹,这个胞是落在这边。所以你如果说有看到这个 A片或者是什么 4个 X级的,你看到之后你很亢奋的时候,心意会影响到胞,就会产生精,这是一个正常常人的反应。为什么说,看到这个很让你跳脱的时候会很兴奋,就这个原因,因为是筋落时连到的。按之内痛,好像有时候像热东西,滚热的水浇在上面一样,小便涩,这种都是怎么样?风寒湿的,跑到胞中去了,会造成这种情形。上为清涕,上面就会流清涕,下面的小便排不出来,因为风寒是在胞里面,在女子胞,还也在男人的精宫中间。阴气者,静则神藏。正常人神藏精气很稳,很稳定的坐在那边,神非常的稳,这是阴,

  藏是阴,神内藏就是非常正常的人,就会有这种形象。如果燥,阴就消亡。所以现在对阴又下了个定义,所以阴你看阴主静,一个人坐在那边静静的,能够打座的人,很稳,神住在那边,阴在那边,很燥的话,人的神就会消亡,突然跑一句出来阴气。

  那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。如果是燥的时候,遇到风寒湿,这个你如果遇到风寒湿的时候,你如果自己加

  倍吃东西的话,肠胃就会受伤。这时候你读中医要反过来看,所以我们真正的养生之道,你要节制你的食欲,不要吃太多,让胃气生起来,你要每吃一餐饭,一定要等到肚子很饿的时候再去吃,你肚子不饿不要吃。所以你如果吃完晚餐都不要饿你不要去吃它,常常保持一点饿是最好的,因为胃气一直在那边,胃气就是饿。太饿了,吃一点吃东西下去,不要吃太饱,保持一点点饿就停掉,所以要能够控制自己,这个都是长寿健康的保养的身体的道。

  如果是这个痹聚在肺上面会有喘息,如果痹在心上面,忧思,痹,如果痹积在肾脏,小便会遗尿,这个痹聚在肝上面,病人会气全身倦怠无力。如果是痹聚在皮上面,肌肉会没有力量。所以如果是任何的痹,任何的这种痹症,久痹不治的话会影响到内脏,不治的话会越来越严重,越来越严重。他后边讲一句话,风气胜者,就是说我们有风寒湿三种集合在一起,风气很盛的时候是最好治的,就这个意思,最好治的,因为病在最浅,不会最深。那我们刚刚讲了饮食不要吃太多,适当就好,这个不是说你生病,生病我们还要节食一下。平常常人的时候就不要吃太多,吃到适中不饿就可以了。

  365页,如果这个痹症如果入脏则死,其留连筋骨之间者,疼痛的很久。如果这个风寒湿留在皮肤之见,肌肉里面,很快就可以好。所以说如果在筋骨中间,一样,皮肤、肌肉和血脉筋骨,越深越不容易好,病会越久。入脏,就会很危险,就会生命危险。因为黄帝问他有的时候痹症会死人的,有的时候又痛很久的没死掉,为什么?因为深浅不一,所以我们很忌讳痹入脏。

  365页,黄帝先问,你如果痹,刚刚讲的是五脏,如果跑到腑里边呢?跑到消化系统里面去呢?歧伯说这个痹症也跟他的饮居居处为病之本。六腑呢,胆、小肠、胃、膀胱都有腧穴。

  风寒湿气中到胆,中到这个消化系统的俞穴的时候,饮食应之。饮食应之就是你平常不知道节食,不要

  吃太多,随便乱吃大饱大饥这样子,不节食,风寒湿跑到腑俞穴上面的时候,这个时候一样会入腑,因为饮食不知节制,所以说你不管是怎么样,你随时饮食保持节制的话,风寒湿都不容易进入你的身体里面,就这个意思。是在腑里面,进来的话就躲在里面了,躲在消化系统里面了。黄帝说我们针灸怎么治呢?当膝盖、风湿我都教过你们。这里歧伯就说了,五脏都有俞穴,我们五脏中了风寒湿,我们要下针下大的俞穴,六腑我们下针下他的合穴。那循脉之分,各有所发,各随其过,这个字念瘳,这个瘳就是病痊愈的意思。这个就是所以我们知道,我们一般来说,我们在讲针灸的时候,我们就介绍过脏病的时候,我们有这个俞穴,俞穴专门治疗脏病的,这是背俞穴,肝心脾肺肾都有,那身上合穴,我们治疗腑病。其他的经络上我们按照经络来取穴就可以了。

  好,黄帝就问了,荣卫,就是讲气跟血。这种气会不会让人家着痹,就是这个风寒湿会不会进去呢?这个歧伯在这个时候替荣卫下了定义。歧伯说,荣者是水姑的精气,吃的里面饭粒它的精气,这是我们所谓的荣,

  我们的血。就是进入这是荣。 和调于五脏,洒陈于六腑 ,乃能入于脉,这是血的来源。所以循脉 上下贯五脏,络六腑,

  所以荣之源,是水谷之精及卫者是水谷之函气。那其气慓疾而滑利,不能入于脉也,这是气 。所以

  气和血,实际上统统来自于水谷,来自于水谷。那食物里面的谷类,水谷里面的东西,里面的阴就是造血,阳,

  因为食物都有气,我们中医讲的气,这是阳,不会入于脉,是在皮肤之中,分肉之间熏于肓膜,就讲的三焦,

  这个气走的地方,那散于胸腹里面。逆其气则病,从其气则愈。我们顺应他的气,这个所以说我们这个荣卫

  他不于风寒湿合气,所以故不为痹。我们这个风寒湿的痹症不会入血分,也不会入气分,不会进血,只会在

  皮肤的内中间,皮肤的肌肉中间,或者在谷精之间,或者是在脏里面,或者在腹里面,但是绝对不会跑到血脉里面去的。

  黄帝问,痹有痛有不痛,有不仁,就麻麻的,有寒、有热,或有燥有湿,原因为什么是这样子呢?有那么多种痹状。

  368页,歧伯说,下定义,病人痛,喊痛多,寒气多,有寒故痛。所以痛绝大多数是来自寒,当然也有热,热我讲过只有一种,就劳,操劳的人,因寒有痛。所以我们常常病人腹痛,寒。你光开一些活血化淤的药,他还是痛,你没有开去寒的药。有的不痛不仁,这种病久入深,就是浅痛,没有怎么痛,这个病很久了,跑到深处的地方去了。因为这个荣卫之行涩,这个风寒不会进入胃,但是会让那个气血流行的气会阻塞,速度会减缓下来,造成经络不通,不通畅,这个我们称为不仁,不仁就是皮肤有麻麻的感觉,没有什么感觉。寒者阳气

  少,阴气得多数,与病互相益,所以故寒也。因为寒气,我们人平常有两种人,一种是热,比较肥胖的人,

  喜欢吃高粱的人是热。有的人喜欢瘦弱,他比较吃饮食清淡的,比较瘦,他本身是寒的,因为本身的体质不同。这里讲有的人提升凉气比较少,阴气比较多。但是瘦弱寒的话寒跟寒会相通,会加重。遇热阳气多,阴气少,病气胜的时候,样遭阴,故为痹热。所以速热的人,遇到风寒一般来说出现的,会出现热症。平常寒比较多的人,才出现这种极痛,寒气会比较多一点。那如果多汗而濡者,病人湿症的很好玩,并不见得说你看到身上流汗很多,我们在诊脉的时候会诊到,一摸脉身上的皮肤奇怪黏呼呼的,流汗很多,可以看到流。你一摸上皮肤就湿黏黏的,湿哒哒的皮肤上一层,就是痹,就是湿很盛的人,我们可以摸到。我们在临床上常常会碰到,一摸脉,奇怪皮肤湿湿的,这是病人本身湿太盛。阳气少,阴气盛,两气相盛,故汗出而濡。那这种天生本身

  这个阳气不足的人,阴气很盛。阴和阳是相对的,阴阳应该平衡,你阳少的话阴就会盛。那阴盛的时候,阳少,阳本身是固表,我们身上的皮肤在这边,那里边有很多水,水不会丧失掉,为什么?有阳在固它,所以水分不会丧失掉。你阳一虚的话,阴一盛的话,当然会失掉阴,阴就是精液会跑出来。那这种人在受到风寒的话,就会加重,寒气会加重,因为阳少阴盛。所以是两种不同的人遇到这种情形,会产生的不同的一些症状。你要知道这些我刚刚讲,我们有些药,中药也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。有的药是走表,有的药是走里,有的药是阴药,有的药是阳药。所以你要知道我们《黄帝内经》它不讲药性,他只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我们的八纲,所以以后药,这个是表药这个是里药,这个是阴药,这个是阳药,这是补虚的药,这个是去实的药,诸如此类的。寒,有的药是去寒,有的药是去热的药,是因为他有这样子区分,所以这个《黄帝内经》为主,后面的本草,我们去找寻草药的时候,都是按照药性,按照《黄帝内经》里面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辩证,来选择它哪些药来治哪些病。

  第 369页,痹之为病,有的人不痛,完全不痛,为什么?歧伯说,痹在骨则重,在身体会感到很沉重,在脉血凝而不流,血脉会凝住。在于筋则屈而不能伸。所以你看到这个脚不能伸直,我们知道筋的问题。如果这个痹,风寒湿在于肉的不仁,麻木,在于脾,病人会感觉到寒冷。所以具此五者都不痛也,凡痹之类,逢寒则虫,这里不知道打个虫出来干吗,其实是聚集,整个连起来,

  逢热则纵。

  这个应该是念虫(suo),这里跑个虫出来,可能虫一下子缩起来了,热则纵,这两个字刚好是一正一反

  的正。比如我们看到有人中风,手弯起来,手不能弯起来张开来纵,就是热症,风热,处方有一点不太一样。五种不痛的,则在这个地方。

  好,那今天我们刚好讲到这个痹论,正好解释道 370页这一篇讲完,下次我们开始讲痿。你看接下来开始讲分章了,有没有?前面讲大原则,现在越来越分,越来越细了,我们有哪些症状会出现,慢慢分。明天我们来讲痿论,第 14篇。


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白话注解